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94次 直接咨询
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曾经历过右侧肋骨下方的隐隐作痛,这种不适感常让人联想到肝脏问题。那么,当肝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,为何会出现肝区隐痛呢?为此,我们采访了资深肝病专家庄淑英医生,她将从专业角度为我们揭开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。
庄淑英医生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肝脏独特的解剖学特点。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,肝脏本身并没有痛觉神经末梢分布。这意味着正常情况下,即使受到轻微刺激,健康肝脏也不会产生疼痛感。然而,包裹着肝脏的被膜却富含丰富的神经纤维组织。当肝脏因各种原因发生肿大或炎症反应时,就会牵拉这层敏感的包膜,从而引发特征性的钝痛或胀痛。
炎症浸润与组织水肿
在病毒性肝炎、药物性肝损伤等急性病程中,大量免疫细胞聚集于肝小叶间质,释放炎性介质导致局部充血水肿。这种体积扩张直接压迫周围结缔组织和被膜结构,形成持续性的闷胀感。特别是在进食后或体位改变时,由于腹腔压力变化,疼痛可能更为明显。
占位效应引发的机械牵张
对于肝硬化结节再生、肝癌肿块生长等情况,异常增生的组织会对周边正常肝实质产生推挤效应。随着肿瘤体积增大,不仅会撑开肝包膜,还可能侵犯邻近的膈肌、腹壁肌肉等结构,造成定位明确的刺痛或放射性疼痛。
胆汁淤积的刺激作用
胆道梗阻性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、胆石症等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。滞留的胆盐结晶具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,既能激活内脏神经感受器,又能通过渗透压改变引起间质液增多,双重机制共同加剧了右上腹的不适感。
血管因素参与其中
门静脉高压状态下,侧支循环建立过程中形成的血管团块(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)以及布加氏综合征导致的肝静脉回流障碍,都会使肝窦内压力升高。这种血流动力学异常可通过神经反射弧传导至大脑皮层,表现为间歇性的绞痛发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右上腹痛都源于肝脏疾病。庄淑英医生提醒道:“胆囊炎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胸膜炎甚至肋软骨炎都可能表现出类似症状。”因此,临床医生需要结合病史采集、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。常用的鉴别手段包括:
针对病因的治疗是缓解肝区疼痛的根本措施。例如,抗病毒治疗可控制乙肝相关炎症活动;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;利胆药物改善胆汁排泄通畅度。此外,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、保持情绪稳定、遵循低脂饮食原则,以减轻肝脏负担。
通过庄淑英医生的专业讲解,我们了解到肝区隐痛并非简单的表面症状,而是反映肝脏病理状态的重要信号。及时就医明确病因,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,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,守护肝脏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