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66次 直接咨询
乙肝“大三阳”患者常面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风险,这让许多人忧心忡忡。究竟该如何有效阻断病情进展?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指出,科学系统的管理是关键。以下是她给出的专业指导方案。
高医生强调,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预防肝损伤的根本措施。对于符合指征的患者(如ALT升高或肝组织学显示明显炎症坏死者),应及时启动核苷类似物药物治疗。这类药物能快速降低血液中病毒载量,减轻肝脏炎性反应。她特别提醒,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HBV DNA水平、肝功能指标和表面抗原定量,通过数据变化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。有些患者担心长期服药产生耐药性,其实现代一线药物耐药屏障较高,只要遵医嘱规律用药,多数可保持持久应答。
饮食调理方面,建议采用地中海式膳食结构——增加鱼类、坚果、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;严格限制酒精摄入,因为乙醇会直接损害肝细胞;控制体重以避免脂肪肝叠加伤害。运动康复同样重要,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等,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。高医生举例说,曾有位肥胖患者通过减重10%,不仅血脂恢复正常,肝脏硬度值也明显下降。
当存在显著肝脏炎症时,酌情使用甘草酸制剂或水飞蓟素类药物能起到双重作用:一方面稳定肝细胞膜结构,减少酶类泄漏;另一方面调控免疫反应,缓解过度激活导致的自身免疫损伤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药物应在抗病毒基础上作为补充疗法使用,不能替代病因治疗。
每3-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必不可少。除了常规的血常规、生化全套外,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:肝脏弹性成像(FibroScan)可无创评估纤维化程度;甲胎蛋白联合超声检查用于早期发现肝癌征兆;凝血功能检测反映合成储备能力。高医生分享案例:某患者因忽视年度筛查,等到出现腹水才就医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,错失最佳干预时机。
针对门脉高压倾向者,适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;对低蛋白血症患者及时补充支链氨基酸改善营养状况。中医中药在辨证论治原则下也可发挥独特优势,如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能延缓纤维化进程,但需警惕药物性肝损风险。
高子敏医生最后总结道:“乙肝防治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医患密切配合。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为基础,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,绝大多数患者完全有可能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发展。”她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,现代医学手段已能实现对病情的有效管控,关键在于早诊早治和持之以恒的自我管理。